講到斯德哥爾摩,大家第一時間諗起嘅應該只有症候群同埋情人⛄️
唔知講起瑞典,大家仲會諗到啲咩呢?IKEA?肉丸?🧆 喺瑞典首都遊歷嘅三日,就搵吓吧!🇸🇪
想更了解歐洲留學的旅遊生活?這就一定要Like、Share這個Post和Follow @ffclassroom🔥
Day 1 (24/9): 到達斯德哥爾摩
今天是我有史以來最早起床的一天🥶 只睡了兩個小時,凌晨四時便從床上彈起來,跟兩位朋友Natalie和Wendy出發前往哥本哈根機場,飛到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玩三日兩夜🥳
因為是內陸機,只需一小時便到埗。我們的Airbnb是在個稍為偏遠的地方,從機場再乘火車,約一小時便到達。上到住宿便放下行李,買Burger King當早餐,便乘火車出發到我們在斯德哥爾摩的第一個目的地 — Drottningholm’s Palace 卓寧霍姆宮,這是瑞典皇室仍然在住的一個皇宮👑
本來對這個地方沒有什麼期望,因為在丹麥已經看過了各種極奢華、華麗的皇宮,也開始對皇宮有點疲勞。但瑞典的皇宮卻是就完全另一種風格,就是樸素。

整個皇宮驟眼看下去只是一個淺黃色的普通大型獨立屋,沒有誇張的浮雕、金光燦爛的裝飾,但卻不失典雅。外牆有圍欄和士兵守衛着,由於今天有皇室成員正在居住,所以不能進去參觀,但我們到了在旁邊的皇家歌劇院參觀。🎤
歌劇院跟皇宮的建築風格相近,今天仍沒有開放。但我們從窗戶窺看👀,能看到裏面的裝修其實非常華麗, 天花板吊着十多盞水晶燈,地上鋪着紅地氈。歌劇院後面是一個極大的花園。我一走過閘門,便看到兩排整齊的樹木往前方延綿開去,好像電影大結局會出現的「人生路」🎞

花園每隔幾米便放置了各式各樣的大理石雕像,但不知為什麼全部也是裸體的,還要突出性徵😰 兩房是修剪整齊的灌木,排列得好像一個迷宮,我們三個都好像在裏面探險。
迷宮的盡頭有一個Chinese Pavilion,但除了刻了幾條龍作裝飾,一點也不中國風🤭在外面繞了幾圈,我們便回到花園的入口,乘巴士回到斯德哥爾摩的市中心購物!
➖➖➖➖➖
我們第一件做的事不是看衣服,而是到珍珠奶茶店Machi Machi買台式飲品。這家店是周杰倫的經理人開的,在歐洲非常流行。我自己買了一杯Creme Burlee珍珠奶茶,是家鄉的味道呢🍵

大家知不知道跨國時裝企業H&M原來是瑞典的公司呢?這裏真的每個街角也有一間H&M,還是樓高三層!我的兩個朋友見到能購物都瘋狂了,準備一口氣逛完整條購物街🙏🏻
我比較嚮往自己購物,所以我中途便離開了看看瑞典的服裝店😶🌫️ 這裏的服裝店都行簡約風,四面白牆,而商品也各自展出在不同的角落,而不是整齊地排列。而且除了買服裝,亦會出售各種生活精品,例如蠟燭、書架等等📖

這裏普遍也是大褸、棉衣等等,個人覺得太過臃腫,所以沒有買。不過我去了附近的百貨公司Åhlens(瑞典的吉之島)買副太陽眼鏡,總算有收獲🌕
到大約七時,我們開始肚餓,便找了一間瑞典餐廳吃一吃地道菜。瑞典的海鮮湯是「遊客必吃」,喝下去有點像酥皮忌廉湯+海鮮叻沙的Fusion,也有很香的牛油味。少不了的是瑞典肉丸,肉味比較濃烈,跟忌廉汁配搭,在口中能感受到兩者混和的鹹香😋
由於我們的住宿在10時後不能進入,所以吃完後便趕忙回家,充一充電,準備第二天的旅程!
Day 2 (25/9): 諾貝爾博物館、瑞典皇宮
第二天的重點是斯德哥爾摩的老城區,跟丹麥一樣,滿佈彩色的獨立屋🏘 其中一個矚目的景點是諾貝爾博物館,作為科學界最高榮譽的搖籃,當然不能錯過。

博物館不大,頭頂上掛滿了歷屆每一位諾貝爾得獎者的畫像,差不多有600位,亦有電子屏幕介紹每一位得獎者的貢獻。
另外設有一個大型展廳介紹頒獎典禮的宴會,是全世界最奢華的宴會之一。不但有自家設計的餐具,每年的餐單亦是世界級大廚的精心傑作,務求令電視前的觀眾對食物的藝術有更深的認識。每次宴會所用的材料也是最高級的,希望令每位諾貝爾得獎者感到難忘🤩

每年的諾貝爾得獎者都會被邀請捐贈一件別具意義的個人物品,而一些特別的物品就在這裏展出。科學家的得獎者常常捐贈儀器、筆記、啟蒙書籍等等,又或者是妻子、親人給自己的禮物。其中更有和平獎得獎者金大中的一封家書,所以物品背後很多也有特別的故事啊~
我們到訪的時候恰好有職員在旁解說,更深入講解諾貝爾設立獎項的初衷。整個博物館大概一小時半走完,之後我們到了博物館的餐廳身嘗諾貝爾得獎者會吃到的雪糕。差不多要120SEK,所以我們叫了一個三人分🥲 是一個雲呢拿雪糕配紅桑梅雪葩,雪葩是真材實料,有豐富的水果味,只不過價錢真的偏貴🥲

➖➖➖➖➖
我們下一站到了附近的斯德哥爾摩王宮,與昨天的不同,這座皇宮已經完全活化成博物館。這座皇宮坐落老城區的中心,外表也是走平實的路線,內裏有兩個展覽 — 一是Daisy,20世紀初一個非常重要的瑞典皇后、而是皇宮內閣個房間的工藝品💡

Daisy的原名是Princess Margaret,因為熱愛園藝,所以用這朵花的名字作為她的別名。他是從英國婦過去的一位公主,亦是瑞典廣受歡迎的一位傳奇女性。她在繪畫、園藝都有極高的造詣,不少作品亦在這裏展出。
而且她為弱勢社群 — 特別是女性 — 爭取權益,更建立了史上第一對全女性曲棍球隊。🙆🏻♀️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她也秘密地贈送物資給被德國俘虜了的盟軍士兵,受到全歐洲人民的尊重🥳
而皇宮的其他樓層則是保留了當年的風采。這個皇宮的建築師很喜歡用長廊和排列整齊的吊燈,有一條通道能讓皇宮的一端走到另一端,看上去就像一條延綿不斷的通道。某些房間則會以紅色為主調, 鋪上紅地氈,四面牆也裝上了紅色的絲絨,非常高貴。
同時也展出了歷代瑞典君主的畫像、家族圖等等,讓我也簡略了解瑞典皇室的發展🏔 不過一如既往,我通常也只會記得獨特的工藝品,太詳細的歷史很難記得😢
➖➖➖➖➖
遊歷完皇宮,而是差不多七時。我們在附近的紀念品舖看看有沒有心頭好,但都是最普通的磁鐵、水晶球等等,所以我們三個人都沒有買任何紀念品。這是我們正掙扎應該回家,還是多看一個景點 — Fotografiska 照相博物館。
最後我們選擇了去Fotografiska,這是請隨便唯一一個以攝影為主題的博物館。門票也挺貴,盛惠155SEK💵 這個博物館的排場也非常「藝術」。沒有密密麻麻的字海,只有一幅幅掛在牆上的攝影作品。

第一個展館展出的是美國攝影師Frank Ockenfels的作品。他曾為多位演藝界及政界名人攝影,例如奧巴馬、Brad Pitt、George Clooney等等。聞名的是他會以筆觸混合攝影,創造新的呈現方式,也很喜歡在筆記本內的相片繪畫。
我個人覺得他的作品真的⋯非常黑暗⋯🪙 畫的都是魔鬼般的人樣,也會故意把人像照片的表情誇張化。他拍藝人的照片都比較隨心,會用四格捕捉短時間的表情變化,不過感覺也是比較陰沉,不太適合我。
而二樓的展館主題是「裸體」,邀請了20多位攝影師展出他們對肉體和性的詮釋。內容十分大膽,有不少更是男性或女性的全祼照片。其中一幅令我比較深刻的照片是兩個文靜的女子看着幾個裸體的男性在泳池游泳,像平常廣告照片的性別掉轉了,頗為衝擊。
亦有個作品選了幾個身形非常肥胖的模特兒作裸體照,希望帶出「肥胖不是罪」的信息。有另一個像社會實驗的影片作品,是攝影師提早錄影一段4分鐘的個人情慾影片,然後以IG LIVE的形色重複播放。有趣的是,大部份人根本不知道,還留下性騷擾的留言🍑

有趣的作品多不勝數,其中有一條影片拍了人的四肢獨立行走,像動畫一樣與其他手手腳腳交流。文字很難描述,還是看IG POST吧!
最後一個小型的展館以「Utopia」作主題,展出了幾十個被迫離鄉別井,到瑞典尋求協助的難民近照。他們每個人都拿着一件珍而重之的物品,代表着對家鄉或親人的思念。照片旁邊也記載了每一位難民的故事。看完才意會到,自己生活的社會其實已經很幸福。
一向對媒體作品有點興趣卻未能精通的我看完這個博物館後,也有點新的想法,希望遲點出YouTube Vlog時能介紹更多。
➖➖➖➖➖
這晚比較遲回家,所以我們買了Max Burger外賣。這間連鎖店就像是歐洲的麥當勞,食物選擇也類似。途中我們經過了斯德哥爾摩最熱鬧的夜市區,氣氛好在香港的諾士佛台,街上有露天酒吧,人們唱着歌飲酒。
這是在哥本哈根不會出現的景象,也是為什麼斯德哥爾摩的人好像比較有活力的原因吧!我們買了外賣後,便回到住宿慢慢開餐,確實也挺寫意的。
Day 3 (26/9): 瑞典IKEA朝聖
第三天探訪了斯德哥爾摩的「動物園島」,只是名字,並不是整個島也是動物園🌚 叫「博物館島」應該比較適合。
我們三個本來想八時起床,但這個計劃當然最後失敗了😴 舒舒服服地起床後,我們連早餐也沒有吃,便直接到達The Vasa Museum瓦薩沉船博物館。這個是🟩TripAdvisor🟩排名第一的斯德哥爾摩景點呢🤩
➖➖➖➖➖
/ The Vasa Museum 瓦薩號博物館 /
你可能在想,沉船破爛不堪,有什麼好看呢?不過,這個博物館的「瓦薩號」沉船是整個瑞典最大型、保存得最好的沉船。於17世紀中建造,在1960年代被打撈上岸,所以也有超過400年歷史啦🤡

它沉的原因非常愚蠢。話說當年丹麥和瑞典是死敵,而丹麥建造了一首有兩層高的大型戰船。瑞典便心想:「不能輸給我的敵人。人來,給我將現在最豪華的戰船加建一層!🔨」就這樣,The Vasa便在短時間被完成了。趕工完成的戰船當然不可靠,結果在離開首都港口1500米後,便被強風吹倒了🌚整架船連同船上的舵手一起沈進大海,還死了30多個人。
現代人將被打撈後的The Vasa被清洗乾淨、修復、重新組裝,展出在博物館內🛕與此同時,他也還原了400年前瑞典的生活面貌,順道介紹一下當時的航海文化。
整艘船被放在博物館的中間,無論在那一層,都可以完整見到宏偉的The Vasa,是非常壯觀的。我想差不多有四層樓高(請看圖,比較大小)⛴
➖➖➖
/ 博物館內部 /
在進入博物館的第一層G/F,先介紹當時的打撈工程,可說是用盡了許多人力物力和智慧🧠 圍繞着船走,沿路有介紹船隻各種部份的設計和其歷史。這艘船有50多座大炮,可見它(如果沒沉)的戰力!
而船的最後方則刻了五十多個皇帝、神明的雕像。透過分析木上的塗層,科學家成功還原原來的樣貌,竟是整塊木也是紅色的!同時也展出了當代的各種工藝製品好全都散落在船附近的海底。

而二樓則詳細介紹當時的水手生活。他們的餐單非常單調,只有乾爭爭的麵包和糊狀的食物,還有啤酒,因為容易儲存。很難想像每天也喝啤酒呢🍺 也展出了水手會用到的各種工具,例如刀、兵器、錨、網、繩等等。如果牽涉戰爭,結果會是非常血腥💀兩邊的士兵會搶着跳到對方的船上大殺四方。如果打輸,斬首斬腳是基本,甚至會被掉到海中被鯊魚吃掉,真的是看《加勒比海盜》呢🥶
另外地下的一層則介紹當時身亡士兵、貴族的生平。非常恐怖的是 — 博物館竟把撈起來的骷髏骨全副展出😱 看到八副完整的骷髏骨頭放在一起,真的看得有點心寒😰 旁邊還有科學還原了的人樣,當晚差點睡不着⋯
另外博物館也準備了一套15分鐘的電影,講解The Vasa建造的過程,以及背後的金主。我們看完後,便離開了博物館,四處遊走,找下一個目的地。
➖➖➖➖➖
博物館外的船塢有着迷人的海岸線,陽光照在海上不斷閃爍🤩 而旁邊的,便是「烈酒博物館」。這個博物館並不是很著名的景點,只是我們覺得題材吸引,所以選擇了進去。
博物館外有一個酒吧,供遊客試飲當地的酒,不過我們時間無多,所以沒有嘗試🥃 博物館有伏特加、紅酒和威士忌三個展區,都是瑞典人最愛的酒。
➖➖➖➖➖
/ The spirits museum 瑞典烈酒博物館 /
平常在超市看到的Absolut Vodka🧊其實是瑞典的品牌,而不是俄羅斯!他們應該挺自豪,因為整個展區展出了Absolut年來設計過的廣告、時裝、畫作等等,整個感覺非常奢華!我也沒想到酒廠會花費數千萬找模特兒來做電視廣告,甚至用冰雕製作場景。果然有錢就是任性🍸
紅酒的展區比較務實,講解紅酒由1950年代於瑞典興起,去到現在成為最多人飲的酒類的發展歷程。這個展館有一份Quiz,如果能答對有小禮品呢,所以我們在這個展區花了非常多時間,細閱每一塊牌子找答案🤣
➖➖➖
/ 有氣味的展區 /
最後威士忌展區也是最特別的,這裏播着瑞典人在飲酒時會唱的歌曲Helan Går,傳說這首歌比瑞典國歌更多人會唱呢😎 最有趣的是他裝了一些機器,能讓我們「擠」出氣味,即時試聞👃🏻

這裏有各種會在威士忌聞到的氣味,例如木桶、梅子、雲呢拿、麥芽、啤酒花、泥煤、汽油等等,五花八門。當然不是每一種也很好聞,有些聞起來好像中藥,而麥芽等等則令我們聞了差不多五分鐘。它更設了一個展區,放了七支威士忌,然後讓我們透過嗅覺分辨那七種不同產區、不同類別的威士忌,真的想不到博物館竟然會有嗅覺體驗☺️
➖➖➖➖➖
/ 瑞典地道IKEA /
此時已經五時,我們便趕緊搭巴士去到斯德哥爾摩南邊的一家IKEA旗艦店。真的非·常·大!如果大家又去到外國的Walmart/Costco/Tesco,大家可以想像到一個大倉庫變成一間旗艦店的樣子。放在香港,應該有2/3間K11的大小。

但我們對購買家具沒興趣。我們整天沒吃東西,所以便衝到IKEA頂樓的餐廳!作為中大人,到沙田吃IKEA餐廳怎麼足夠呢?當然要去到瑞典的IKEA朝聖吧!
➖➖➖
/ 試食植物肉肉丸 /
我叫了差不多130港幣的食物。首先有IKEA肉丸,我選了用植物肉的版本,配以咖喱汁和紅桑莓醬。個人感覺其實味道沒有分別,不過植物肉吃起來比較爽和鬆散,肉味也沒有那麼濃郁。不過紅桑妹將的甜酸與肉丸非常配合,所以我叫了18粒也吃完了!😋
另外也有三文魚扒及薯條。三文魚扒有點乾,確實失望。不過所坐背的青豆則出乎意料地美味。🌋 與萬惡的三色豆不同,青豆的口感跟粟米比較相近,咬下去也有鮮甜的汁。

而這裏比較特別的地方是飲品只需九港幣就可以無限添飲無限添飲,有牛奶、檸檬汁、橙汁、紅桑莓汁等等。我想這件事如果在香港推行,應該會有很多人不給錢就喝飲品吧😂
我點的食物差不多三人份量,所以吃完就飽到上心口,一起回家休息。明天要六時起床,執拾行李,去到挪威🇳🇴,下一個目的地!
上一集
追蹤我的動態!
想追蹤我們的每一天,就一定要留下Email訂閱Blog,並且Like和Follow我的IG帳號🔥
🔹Instagram帳號: @ffclassroom
📩合作請洽: freezyflameff@gmail.com
順便宣傳一下我同幾位朋友創立的Start-up!
搵補習?搵興趣班?唔洗再搵平台!
Flowclass🎓一個平台,搵哂補習社、私補老師、興趣班,推介最啱心水課程 跳過中介、即時查詢,自由挑選最適合自己嘅補習老師 💬 超過5,000位學生已加入,你又準備好未?👇🏻
🔹 下載: https://flowclass.io/getapp
📸 Instagram專頁: https://www.instagram.com/flowclasshk